圆满举办丨第一届前沿质谱技术专题研讨会
2025-10-22 2

2025年10月15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联合主办、深圳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多组学检测分析平台承办的第一届前沿质谱技术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医学科学院卫光院区成功举行。

图片

本次研讨会以“质谱探微前沿,医研融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聚焦运用质谱技术在破解生物医学科学问题中的应用路径与创新实践,吸引了全国30余所单位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参会,30余人参与上机培训,共同为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协作发展注入动力。

研讨会上午场由深圳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负责人及多组学检测分析平台主管殷海娣博士主持,下午场由深圳湾实验室多组学质谱平台主管赵公正博士主持。


图片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 Matthias Mann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Matthias Mann为我们带来了题为“Proteomics at Scale: Advances in Mass Spectrometry Driving Biomedical Discovery”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他系统梳理了质谱技术在蛋白组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从早期技术雏形到如今的高灵敏度、高通量应用,深入剖析了技术突破如何推动蛋白组学研究走向规模化,同时举例阐述了蛋白组学在互作组学、药物筛选、体液检测、精准医学中对发现新机制、开发新疗法的关键支撑作用,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分享。

图片

西湖大学蛋白质组复杂科学实验室负责人郭天南

西湖大学蛋白质组复杂科学实验室负责人郭天南在线上带来报告“AI蛋白组及虚拟细胞”。报告中介绍AI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蛋白组肽段序列及修饰鉴定的应用和其在生物标志物的挖掘中的作用,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细胞将通过整合细胞静态空间组学信息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的高通量组学数据,结合闭环主动学习系统,实现模型优化,在药物开发、疾病建模和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聚焦“微流控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 展开分享,详解微流控技术在单细胞分离、微量样本检测中的不断进步和突破,并展示其团队开发的SODA单细胞自动化处理系统在单细胞水平的蛋白组、转录组、代谢组多组学联合分析以及单细胞原位空间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明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明亮介绍了新开发的针对细胞裂解液中研究蛋白靶标和结合位点的PELSA技术以及针对活细胞中研究蛋白靶标和结合位点的SICFA技术。报告先从技术原理和实验设计两个层面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在药物、代谢物与结合蛋白和作用区域鉴定的应用案例,说明了两种技术在筛选配体靶标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对药物研发和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带来巨大变革。

图片

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刚

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刚就“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蛋白功能分析及定向调控”展开报告,围绕化学标记的功能蛋白质组学,介绍了基于单线态氧的高时空分辨率邻近标记方法,对组氨酸、精氨酸高特异性标记方法,以及分子库对蛋白组筛选方法等药物靶点筛选新技术,为蛋白质功能的发现与调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图片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代谢组学平台主管刘晓蕙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代谢组学平台主管刘晓蕙在报告中系统阐述非靶代谢组学、脂质组学、靶向代谢通路、同位素标记代谢通路等代谢领域相关技术,介绍了针对不同物质优化提取方案和液相-质谱方案的实战经验,并通过自主构建的代谢物标准品数据库,提升化合物鉴定准确性,为代谢网络研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图片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立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立峰围绕“精准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展开分享,以利用重标丝氨酸研究丝氨酸代谢通路为例,说明代谢流分析中的注意事项,直观呈现了该技术在助力解析疾病机制、寻找诊断标志物的重要作用。

图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倪峙旭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倪峙旭介绍了三款脂质分析软件lipidHunter2、LPPtiger2与LipidLunxX等,简化人工解析,极大地提升了脂类氧化产物研究的时效性与精准度,为脂类氧化产物的识别与定量研究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机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图片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宇凌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宇凌在“蛋白组学技术在生物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中系统阐述团队在应用蛋白组学相关技术在衰老领域的相关工作,包括定量蛋白组分析筛选差异蛋白、热稳定蛋白组分析筛选药物靶标、氢氘交换质谱分析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位点等质谱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案。

报告结束后,培训学员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小组进行上机培训。多组学检测分析平台工程师们围绕仪器原理、构造、方法设置、上机步骤、数据处理及质控要求展开详细讲解。从样本上机、数据采集到处理分析,学员们完整体验了蛋白组、代谢组和脂质组的全流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未来,多组学检测分析平台作为探索生命科学与药物研发的核心技术平台,将持续提供从样本前处理、数据采集到多维分析的全流程技术服务,支撑科研人员更深入地理解生理进程和疾病中复杂性状的分子机理,为破解生命密码、推动创新药物转化落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技术动能。

图片